编者按: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方法。创业路上,从来不是一马平川,而是遍布高山峻岭、急流险滩。创业维艰,需要“破茧”精神!大众新闻客户端推出“破茧”创业故事系列报道,聚焦各行各业的创业者,讲述他们“破茧成蝶”的奋斗故事。
走进位于中国晶谷产业园的济南硕超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厂房,一台超宽跨度的龙门钻铣加工中心映入眼帘。公司CEO杨善磊与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生产,企业订单已排到了今年6月。
在数控机床行业,不乏国际大企业的激烈竞争,但也有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闯出一条新路。10年里,杨善磊带领这个不到百人的小型民企,频频突破行业“天花板”,年产值从初创时的80万,做到了2个亿。
“这台龙门机床跨度达到17米,交付客户后将用来加工直径16米的风电法兰。”杨善磊和记者说,体型较大的精密零部件的生产,离不开跨度更大的龙门钻铣中心等关键加工设备。
17米跨度的龙门机床,其研发过程也是异常艰辛。杨善磊介绍,机床的重复定位精度须保持在0.01毫米之内,而当龙门跨度到6米后,机床的精度、精度保持性已经很具挑战了,这也是目前机床领域龙门宽度一般不超过5米的主要原因。
为了研发出重复定位精度高、龙门跨度更大的机床产品,杨善磊带领研发人员发起技术攻关。据悉,龙门横梁每延长1米,截面面积就要成几何倍数的增长,而加重后的横梁其向下的挠度也随之加大。为解决这一个难题,他们尝试对横梁材料来调整,并结合有限元分析,反复调整布筋方式。
正当他们兴冲冲地认为问题解决了的时候,却被事实狠狠地打了脸。主轴与龙门产生了共振,并且振动频率与刀具允许的转速范围相当接近,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新材料的横梁根本不能用。但一时的挫折没有吓住杨善磊他们,反倒激起了他们挑战的勇气。
在后来的大半年时间,杨善磊和科研人员们反复查阅国外的典籍资料,与配套的铸造企业联手进行工艺调整,成型不合格就回炉,回炉成型出来就再实验,反复验算,反复试制,一次次推倒重来,在这上面花的钱就跟打水漂一样。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地摸索,杨善磊带领科研人员终于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顺利研发出长距夹持式双梁龙门结构,推出的机床新产品的龙门跨度也从5米、7米、8米、10米、12米、15米慢慢地发展到现在的17米。
杨善磊说,等17米的龙门超宽跨度机床正式下线后,准备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
超宽跨度龙门机床的研发只是硕超数控诸多科研项目中的一个。自硕超数控成立以来,杨善磊带领企业频频突破行业“天花板”,生产出有着整机发明专利的、能够填补行业空白的新产品。
2015年,企业研发出全球首台龙门移动式高速集箱管数控钻铣床,交付给杭州锅炉集团试用,生产效率提高近10倍;2022年,公司制作的国内首台8米跨度的龙门钻铣加工中心下线,开创了国内定制型机床跨度超越5米的先河……
持续的技术创新为公司能够带来强大的竞争力。杨善磊还清楚地记得2018年参与的一次全球招标。
2018年,杨善磊携硕超数控自主研发的高端集箱管数控钻铣床项目,参加了上海电气集团的全球招标,来自国内外的诸多公司参与竞标。作为一家在当时名头不足、规模偏小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竞标,硕超数控并不被看好。
“其实,我们参加这一个项目的招标并不算很顺利。”杨善磊说,当时,参与竞标的还有好几家国外大企业,不乏名企,与他们竞争,自己多少有点底气不足。
当上海电气集团宣布硕超数控中标后,参与竞标的别的企业并不服气。在他们看来,硕超数控论体量、论名气都不如他们。对于购买国产设备取代进口,上海电气集团内部也有争议,为此,该集团派出20余人组成的技术团队来硕超数控当地考验查证,最终被企业的技术水平折服,满意而归。
这次竞标成功让硕超数控在行业里名声大振。继上海电气集团之后,东方菱日集团、北京巴威、海陆重工以及国内能源类锅炉生产企业,纷纷前来购买硕超数控的设备。如今,硕超数控此类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0%以上。
当前,硕超数控的机床设备被大范围的应用在核电、风电、汽车、制冷、石油、机械等领域,企业订单已排到了今年6月。
企业发展并不都是一帆风顺,对于小型民企来讲,创业之路更加艰难。硕超数控也曾遭遇过三年发展停滞期。
2019年前后,硕超数控的年产值一直徘徊在5000万以下,企业陷入到拼价格、比配置的恶性竞争里,企业利润率低,一度面临生存问题。
为了突破发展瓶颈,杨善磊带领企业重新研究市场。杨善磊还记得,那一段时间里,他和同事们几乎走遍了业内的大小企业,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和痛点,定向研发新产品,最终业务量取得了突破。
如今再回想那段艰难时期,杨善磊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他看来,企业未来的发展遇到瓶颈并不一定是坏事,这也是企业调整发展趋势、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契机,而最关键的是要找到新的增长点。
从前几年的风电、核电法兰加工市场的扩容,到超宽跨度龙门加工中心的巨大市场需求,杨善磊带领硕超数控把握住了行业发展的一个个增长点。而今,其又将把目光聚焦到多棱电力管塔的生产加工上。
今年1月,硕超数控签下了一个出口订单,为一家国外企业研发一种新的机床设备,用以实现多棱电力管塔的一次成型加工。
据悉,目前传统电力管塔的制作流程与工艺,大多采用多次折弯实现“多棱”,然后焊合、校正后完成制作。“新机床研制成功后,用户不需要打点划线来定位,也不需要来回变换机位来折弯,更不需要焊接作业,一次加工,就一次成型。加工效率、产品耐用性、常规使用的寿命都会提高。”杨善磊介绍。
为了今年5月能够按时完成设备交付,杨善磊带领研发部门加紧攻关,目前该型新机床已完成了总体解决方案,进入到设计阶段。该新产品研发成功,也有望推动国内电力行业设施的升级发展。
10年创业之路,杨善磊颇有感慨。在他看来,作为一家不到百人的小型民企,要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数控机床行业里立足,必须靠技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在竞争中胜出,才能赢得市场。”
技术创新给硕超数控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企业的年产值也在不断攀升。“2021年年产值升至8000万,2022年达到1.5亿,2023年做到了2个亿。”杨善磊介绍,近几年来企业的平均增长率在30%以上。
硕超数控的海外订单也在一直增长。为发展海外贸易,2022年,硕超数控成立了专门的外贸公司,把产品出口到北欧、中东、南亚、美洲等地区,外贸已占到了年产值的十分之一。
年产值从2013年企业初创时的80万,增长到2023年的2亿,硕超数控用了10年。10年间,杨善磊带领硕超数控从初出茅庐的一家小型民企慢慢成长壮大,先后获评“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等称号,2023年度,还被当地政府评为“高成长企业”。
对于未来发展,杨善磊更是充满信心。当前,硕超数控正在扩大生产规模,新厂区正在筹划建设中。根据计划,新厂区将以重型超宽龙门加工中心为主流产品,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将有望达到5亿元。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